我要怎麼選巧克力?

想做個松露巧克力,去一趟全聯或頂好,巧克力品牌怎麼那麼多,價差也那麼大,有台灣的,有日本的,有法國的,有德國的。再去一趟烘焙材料行,又是一堆沒看過的牌子,價差還有到四五倍。

巧克力越貴越好嗎?那些%數代表什麼意思?巧克力還有分種類?我要怎麼選巧克力?

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,我們要先來看巧克力的成分


巧克力的成分

正常的巧克力的成分很簡單:可可膏(可可固形物、可可脂)、糖,跟微量的卵磷脂與香草,就這樣

Cacao Barry Mi-Amere巧克力成分

可可膏:烘烤過的可可豆經過多道研磨手續後產生的濃稠狀異體,裡面包含了蘊含巧克力風味與抗氧化成分的可可固形物,與可可豆內含的天然脂肪,也就是可可脂

可可固形物:蘊含了複雜的巧克力風味與抗氧化成分,將固形物磨成粉,就是一般常見的可可粉

可可脂:可可豆內含的天然脂肪,溶點比體溫略低,是巧克力入口即化的口感來源

而我們一般看到70%的巧克力,成分主要會是 70%的可可膏跟 30%的糖
%越高,糖越少,也越苦,反之亦然


烘焙上巧克力的分類

在烘焙上我們指稱的巧克力有三種,以成分與%數來做區分

苦甜巧克力 (Bittersweet Chocolate)
苦甜巧克力泛指65、70%以上的巧克力,成分為可可膏、可可脂、糖。具有濃郁的巧克力風味,適合拿來做松露巧克力、生巧克力、巧克力塔這些以巧克力為主體的甜點,是最常使用的巧克力類型。

牛奶巧克力 (Milk Chocolate)
牛奶巧克力是在成份中加了奶粉,因此成分為可可膏、可可脂、糖、奶粉。%數通常是在35~40%左右,甜度較高,多拿來搭配其他味道的食材,作為陪襯的角色居多。

白巧克力 (White Chocolate)
白巧克力則是加了奶粉,並把可可固形物拿掉,呈現出白色的顏色,成分為可可脂、糖、奶粉。白巧克力沒有%數的分別,在使用上主要是與色素混合當成蛋糕上的淋醬,或是混合抹茶粉,變成抹茶巧克力。


巧克力的價差跟成分

巧克力跟咖啡一樣,有分莊園、國家,不同產地的味道也各有不同,這種單一產區的價格也會較高;同樣地也有較平價的混合豆做成的巧克力,味道上就比較不那麼有個性。

為了降低成本,後來就有業者將可可脂替換成了棕梠油與氫化油;為了更進一步降低成本,又將可可膏替換成了其他種固形物跟香料,這樣的東西,聞起來像巧克力,吃起來像巧克力,但成分跟原本的巧克力已經完全不一樣了。

明治黑巧克力,可可脂換成了植物油

大家的童年回憶大波露


好的巧克力的味道

我們上Cacao Barry的官網,就可以看到他出的各種巧克力
以我們常用的聖多明尼克產區為例,連結

先可以看到他的%數、內含的可可脂%數、流性程度,這個是我們在製作bonbon或是做淋醬時的一個參考指標,以及形狀與產區介紹


圖片來源:Cacao Barry官網

以及我們會最常參考的風味表,可以看到這款聖多明尼克,在可可風味與果香較為突出,其次是苦味與花香,這些味道就跟香水一樣,在你細細品嘗的過程中都會有前中後味不同的感受。


圖片來源:Cacao Barry官網

這是墨西哥的味道圖,可以看到與聖多明尼克有明顯的差異,少了花香,多了烤焙的味道,也比較酸跟刺激。這些味道圖都可以幫助我們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巧克力。


圖片來源:Cacao Barry官網

巧克力的形狀跟烘焙的關聯

我們在超市買到的多半是片狀的巧克力,而在烘焙材料行買到的則為鈕釦或水滴形狀的巧克力,鈕釦形狀在量測重量時比較方便,不用拿刀切碎,也比較不會弄得滿手髒亂。

更多的時候,我們會想要混合不同風味的巧克力,融合出更具有層次的巧克力味道,這時候鈕扣形狀的巧克力,在量測比例上就更為方便了。

鈕扣形狀的巧克力,烘焙操作上較為方便


我要怎麼選巧克力?

最簡單的方法:在符合預算下,選真正的巧克力。在真正的巧克力中,挑選自己喜歡的味道。

目前在烘焙材料行都逐漸有販售分裝好600g/包的巧克力,即便用不完,自己慢慢吃也是開心

而在巧克力的保存上,一般來說密封常溫保存即可;但如果家裡溫度較高,或是原本買來的時候就是冷藏狀態的話,那以冷藏保存較為適合。

另外就是巧克力在冷藏狀態時,內部的糖分會慢慢析出,在表面形成白色的糖斑,這個是正常現象,不是發霉,之後隔水加熱融化還是可以正常使用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